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强省会 | 小民宿撬动乡村旅游大产业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3-08-10 20:25:27

今年夏天,多彩贵州美得吸睛,“冷”得出圈。

在世界最大天然花园:百里杜鹃,速度轮滑、彝族火把节、民族服装秀、非遗文创等乡村旅游体验项目精彩不断;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的世界最大瀑布群,引来无数国内外游客观光休闲;素有“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之称的荔波大小七孔景区,天然“大氧吧”让八方游人流连忘返。


【资料图】

游客在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三山里民宿体验传统扎染工艺

夏天平均温度23℃的生态贵州,充分发挥“凉爽”优势吸流,让“生态美”与“气候爽”相得益彰,成为全国游客避暑度假、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旅游热”催生“民宿潮”,乡村民宿产业作为一种旅游新业态,是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今年年初,我省发布的《关于促进贵州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新增民宿市场主体5000家,评定等级民宿600家;实现民宿产业规范化、市场化、特色化、融合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推进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小小民宿,一头连着乡村旅游产业收入,一头挂钩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如何发挥民宿产业带动作用,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质量,激发乡村旅游市场活力?贵州深入统筹规划建设,壮大经营主体、提升服务品质、加强品牌营销、强化规范管理,明确五项任务推动民宿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经济新增长极。

盘活使用权

闲置农房变身“黄金屋”

乌江渡水库两岸青山连绵,在息烽县流长镇龙泉村民俗村寨里,一栋栋闲置农房变身乌江沿线的“江景民宿”。眼下,又有21栋农房纳入民宿改造,为该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助力。

另一头,在息烽县农村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的LED大屏上,产权交易数据实时更新。不少村民通过“村村APP”平台发布房源,受让主体可在平台上自主选择喜欢的闲置农房入股改造。

“‘村村APP’是我省首个市级闲置农房盘活平台,农户及经营主体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进行网上产权交易申请,村、镇、县各级进行网上审核,受让主体网上报名、交易,实现交易网上鉴证、签约,打造网上交易‘一条链’,打通‘互联网+智慧农村产权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一张网’。”息烽县农村产权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万红介绍。

作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息烽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推行民主管理,探索用活宅基地资格权,盘活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激活农房财产权,吸引资本下乡、人才下乡、金融下乡,构建城乡生活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红利共享的大数据平台,缩短供应链,透明供应途径,实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信息共享,让闲置农房变成农民增收的“黄金屋”。

发展民宿产业,房源是关键。贵州紧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红利,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实践,突出农民主体,推行民主管理,盘活宅基地使用权,融入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等业态发展,为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夯实发展基本盘。

我省稳慎推进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让昔日农村闲置的“土房子”,变成农民增收致富“黄金屋”。

其中,作为我省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先行者,息烽县、湄潭县、金沙县3个试点县共有51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宅基地资格权认证,涉及31.5万户120.1万人;共流转宅基地3316宗,流转交易金额3643万元;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2486宗,增加集体收入127.6万元,增加农民收入4214.34万元。

打好宣传牌

“多彩山居”留客又醉心

当前,我省正值旅游产业化优势转化提升期,这为打造“多彩山居·醉美心宿”贵州民宿公共品牌,实现民宿产业规范化、市场化、特色化、融合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提供机遇。

今年,第十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向全省发出了“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总动员。在安顺市黄果树旅游景区,匠庐·村晓、匠庐·阅山、文凡·峤山、卧龙·山隐、山月集等一批知名品牌民宿,借“桥”借“景”打造“民宿+”产业集群,不断擦亮“多彩山居·醉美心宿”的金字招牌。

“我们就是冲着匠庐·阅山民宿来的,在这里能泡着温泉看群山间云海缱绻,看晚霞浸染坝陵河大桥的壮美景象,还能跳伞、蹦极,观摩世界超级大桥博物馆,真不虚此行。”来自河南省的游客谷女士赞不绝口。

眼下,百里杜鹃管理区紧盯避暑市场,持续提升景区服务能力,推出11条精品线路和产品,打造网红打卡点15个,发挥全区37个乡村旅游点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一批集民族文化体验、烧烤、露营、垂钓、采摘、餐饮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民宿体验服务,丰富旅游新业态产品供给。

百里杜鹃管理区花舍温泉精品高端民宿酒店

该区已建成高端避暑旅居小区5个,正在建设高端避暑旅居小区11个,避暑旅居小镇4个,持续推进景区民宿提档升级,推动避暑旅居集群化,推进民宿产业化、精品化、多元化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民宿总量突破1.2万家,较2019年增长近5倍,总量排名全国第5位。以百里杜鹃、万峰林、梵净山、黄果树、荔波、西江为代表的民宿集群初具规模,为贵州旅游产业化进程推波助力。

在今年第七届黑松露奖暨中国度假榜颁奖盛典上,贵州民宿大放异彩,颁布的精品民宿榜TOP100奖项获奖名单,贵州14家民宿获奖,占比全国七分之一。

不仅如此,为规范我省民宿产业发展,提升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加全省等级民宿数量,今年我省制定了《民宿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促进贵州民宿行业高质量发展,填补我省民宿领域现行地方标准空白,为贵州民宿公共品牌保驾护航。

拓宽增收源

“民宿+”激活致富新动能

当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新潮流,“民宿潮”涌入乡村,为群众提供新的“增收源”,不少群众在家门口有了新职业、新身份。

近日,记者走进湄潭县抄乐镇落花屯社区,茶海连绵,一栋栋黔北特色民居点缀其间,沉甸甸的红缨子高粱涨红了脸,在微风中摇曳丰收的喜悦。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吴孝强带队培训社区民宿、农家乐的经营人员,为新一轮“乡村钓王”大赛做准备。

“今年避暑旅游市场很火爆,让我们乡村旅游收入也大大提升。”吴孝强介绍,通过盘活农村宅基地,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目前全社区建成15家特色乡村民宿、酒店,200多个床位,近百人变身乡村旅游“服务员”,截至目前旅游综合收入近200万元。

近年来,贵州各地探索以休闲农业、地方文化、节庆等内容为核心,将民宿产业与景区、体育、文化、节庆等产品深度融合,拓展餐饮、住房、交通、旅游、购物、娱乐等多个环节,形成“民宿+”非遗、田园休闲、康养康体、山地运动、民族风情、红色研学、古村古镇、艺术乡建等为主导的乡村旅游模式,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拓展丰富业态,提升服务竞争软实力,激发乡村民宿产业带就业动能。

迈向集群化、高端化。兴义市正在打造“万峰林民宿”区域品牌,推进区域民宿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的“共生集群”战略优势,万峰林20平方公里范围已形成全省最大的民宿集群。目前,黔西南州共有民宿客栈477家,民宿床位共计约4565张,年产值近5亿元,带动直接就业约2300人。

聚焦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旅游市场需求,我省借助差异化的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建立独特消费场景,拓宽民宿产业融资渠道,健全民宿产业服务保障体系,持续提高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如今,贵州民宿产业不断通过强链、补链练好内功,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成为美村富民的新动能。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张莉佳

编审:王忠平

签发:罗建普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