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云南作为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我国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资料图)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努力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谱写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篇章。
红河石屏:“凌波仙子”水雉在异龙湖散步
近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湖北岸和西岸发现了多只水雉在漫步觅食,“水上凤凰”如约而至,迎来最佳赏鸟季。异龙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这里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带,气候温和,湖床较浅,平均水深仅3.5米,属富营养型湖泊,生态状况极为脆弱。
被称为“凌波仙子”“水上凤凰”的水雉,是一种对水质和生活环境要求很高的珍稀鸟类。其主要栖息于富有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细长的脚爪使其能在漂浮于水面的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植物上来回奔走和停息。
本世纪初,由于人们在流域内乱砍滥伐、围湖造田、大量捕捞与污水排放,使得异龙湖面目全非,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这里的人们开始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还塘,实施疏通海河工程,引清泉入湖,截污排污、严禁污水入湖,在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下,异龙湖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碧水蓝天,花香四溢,鸥鹭翔集的景象一一呈现。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保护治理措施的出台,异龙湖环湖生态廊道的建设,“体育产业+精品旅游+民族特色”的深度融合,这里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保山腾冲:鹭群“下地干活”
眼下正值农忙时节,保山市腾冲市城郊的田间地头,都是白鹭蹁跹的身影。一时间,开垦农田的机器的隆隆声,白鹭翩飞扇动翅膀的声音,捉到小虫后的愉悦声四起,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地处云南西部的保山,澜沧江和怒江干流穿境而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造就了境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保山昌宁县一“鹭花”开的荷塘、素有“白鹭之乡”称谓的勐统镇等都是因白鹭闻名而摘得桂冠。
白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栖息地的环境极为挑剔。如果环境稍有污染,它们便不作停留,因此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使者”的美誉。
作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的腾冲市,为白鹭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近年来,保山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实施生态工程为依托,以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加大对林草资源的保护修复、提高种质资源保护能力、健全执法体系、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更加生动。
德宏盈江:全程目睹“犀鸟宝宝”出窝
“老师,小犀鸟探出头了,马上要出窝了!”近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石梯村村民余小五将双角犀鸟幼鸟出巢的全过程纪录了下来。
盈江县被誉为“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享有“活着的鸟类博物馆”的盛誉。位于我国唯一伊洛瓦底江水系热带和亚热带区域的石梯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鸟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虽然石梯村鸟类资源集中,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因地处偏远,经济基础薄弱,过去村民们一度以靠山吃山、刀耕火种的粗放方式进行生产生活,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了挽回颓局,当地政府为石梯村专门制定了“中国犀鸟第一村”规划,鼓励和引导当地群众退出香茅草种植,恢复森林植被,发展观鸟经济,在绿水青山间走一条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双赢”的路子。
近年来,盈江县推行“生态观鸟+乡村旅游”模式,因地制宜建设鸟类监测点,开辟观鸟路线,引导村民保护生态,实现了以绿色发展带动产业致富的蝶变。
普洱孟连:筑巢安家的“建筑师”黄胸织布鸟
今年4月份以来,到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筑巢安家的”近800窝黄胸织布鸟,完成求偶、产卵之后,目前已经来进入育雏阶段。黄胸织布鸟被称为动物界“最美纺织工”,茶黄色和黑褐色交融是它们的典型特征,其体型轻盈小巧,身高在十五公分左右。
由撕成线条状的草叶或水稻叶编织而成的巢穴,结构极精巧,形状亦很奇特,呈袋状或梨状,悬吊在乔木树侧枝枝条上,远远看去好似一个个手工编织的吊灯。
黄胸织布鸟对栖息环境要求较为严格,一般栖息于开阔的原野、河流、湖泊、水渠、芦苇地、沼泽等较为潮湿的地区。
近年来,孟连县持续加大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为黄胸织布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之地。据统计,今年来孟连县栖息的织布鸟分布在娜允、芒信、景信、勐马四个乡(镇)共22个点,总计大约740窝,比去年多了100多窝,是历史最多的一年。
下一步,孟连县将以黄胸织布鸟保护工作为契机,结合实际制定《孟连县保护野生动物(织布鸟)实施方案》,加大辖区内巡查巡护,提高人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提供强大支撑。
丽江玉龙雪山:首次发现黑颈长尾雉影像
近日,丽江市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在回收的红外线照相机拍摄的资料中,首次发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长尾雉的影像,为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新纪录物种。
黑颈长尾雉,又名地花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中国濒危珍稀动物。主要以各种植物种子、浆果、嫩叶、幼芽为食,也吃昆虫等食物,随季节变化有垂直迁移的习性。
黑颈长尾雉首次现身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既拓展了该物种在云南的新分布区域,也为保护区添加了又一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明星物种。
近年来,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管护力度,着力推进区域生态系统改善、提升监管能力、提高科研水平、打击违法行为、推动社区共管共建,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区生态安全、植被丰茂,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宜居效应显现,种群数量逐步增加。
临沧南滚河:“小剑齿虎”云豹18年后再次入境
近日,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科研监测,在整理红外相机回收数据时发现云豹活动影像。
体色黄褐,并覆盖有大块深色云状斑纹,“云豹”的名字由此而来,这是时隔18年后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通过红外相机监测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云豹的珍贵画面。
此次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再次监测到云豹活动踪迹,充分反映了南滚河生态保护越来越好。下一步云南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将积极开展跨境保护工作,提高保护力度,加强反盗猎宣传,实现对云豹及其同域物种的长期有效保护。
近年来,临沧市积极做好“绿文章”,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着力做好“六绿”工作。“护绿”,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生态保护 ;“增绿”,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生态修复 ;“管绿”,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灾害防控;“活绿”,深化森林草原领域改革;“用绿”,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促绿”,加强基层基础能力建设。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是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瑰宝。云南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云南网记者:王琳
海报设计:王琳
信息来源:云南发布 云南日报 人民网云南频道 魅力石屏 掌上德宏 普洱孟连 保山发布 丽江发布 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